※我一直在想,如果在小說裡寫論文好像會很好玩,所以就真的用這種方式玩玩看了。然後感謝整理詳細的維基百科XD
 
※話說看到「祓魅」這兩字出處的那則新聞時,我第一個反應就是……這好適合作為這篇的標題。感謝在作文中用了這個詞的人,讓我有機會學到它。
 
 
 
 
祓魅
 
 
《魔的本質之討論與證明》
 
東照寺  愰
 
 
一、前言
 
    無論是否具備能「看見」的能力,我們的世界中的確充斥著各式各樣的非人存在。非人的形成原因形形色色,其中則有很大一部分為人所變成。在人轉為非人的過程結束前,古往今來的諸多修驗者都曾經嘗試過各種儀式,為了將這一類人由原先必行的「非人之道」引回「人之途」,最終成功者卻屈指可數。
 
    至此, 為期使後世祓魅驅魔者能增進將人領回人之途的成功率,特撰寫此文討論、證明非人之物中最為棘手的--「魔」的本質。
 
 
二、文獻回顧
 
    何謂「妖魔鬼怪」?這大概是從古至今的人們都曾問過的問題。在●●●氏失蹤前留下的研究中,最先證實了「鬼」的本質其實是--渴望被人接納,最終卻常常無法如願的存在。無論身處在此世何處都猶如「異界」的居民一般;而在井上氏留下的手稿中,我們也得知了「妖怪」的本質--是乍看之下怪異到無法被理解,在這世間卻仍舊有人想嘗試理解的存在。而在嘗試理解的過程中誕生的產物,即是被記載在各式典籍中,那許許多多的「形」與「名字」。
 
    「妖怪」與「鬼」本質的不同也顯著的反應在由人轉為「非人」者留下的名字上。「鬼」由於是無法被人接納的存在就沒有了作為人時的名字,包括在曾經有過的記載上都會變得無法解讀;而曾經為「人」卻成為「妖怪」者,儘管也會發生名字片段無法解讀的現象,但其名字刻意留下的另一部份則往往會成為使人理解的「線索」之一。因此,藉由名字遺留的方式,我們能夠大致分辨出「鬼」與「妖怪」存在的不同,而作為同列於非人「妖魔鬼怪」四字中的「魔」者,儘管常常被與其他兩者混為一談,也能夠由此方式辨明應屬於另一分類。
 
    然而,至今為止即使古籍中偶見與「魔」有關之記載,卻無人曾經明確彙整並證實出「魔」的存在本質為何。
 
    何謂「魔」?「魔」最初的出處語源意即殺人者、能奪人性命者,在一部份記載中是用於指稱導致世間生靈塗炭、為非作歹的惡鬼邪神,得見在多數人的心目中「魔」是多麼兇惡的存在,與「鬼」及「妖怪」同為非人存在中的一類。然而,卻有另一部份記載則將「魔」作為修驗過程中遭遇的障礙。
 
    在部份修驗經典中載明,阻擾修行的障礙即稱為「魔」(魔障),因此,人心的各種情緒,無論是負向的不安、嫉妒、憤怒、憂愁、自高慢、怖畏、貪婪之類等,甚至於在某些情況下,人的「五蘊」、內心尚存的「愛」、明知生滅無常卻仍帶有的「執著」,各種煩惱都能被稱為「魔障」。
 
    目前存在於我們世界中的「魔」也有一大部分是由修驗者轉化而來,然而妖魔鬼怪中的「魔」的生成與「魔障」之間的關聯性,以及所謂的「魔」的本質究竟為何,卻尚未有任何文獻提及。
 
 
三、研究動機   
 
    在回顧了諸多文獻後,我對「魔」的本質做出了最初的假設:目前我們對「魔」的了解似乎僅限於「魔由心生」這一點,只要有「人心」存在的地方就伴隨著「魔」的出現,然而,如果換個角度思考的話,我推測「魔」的本質--或許就是「人心」本身的體現。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有「人性本為善」和「人性本為惡」的兩派說法嗎?倘若人之本性為惡,很多事都能解釋得通。因為人性本惡,所以人心才會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負面想法,對某物感到害怕、傲慢自大、嫉妒他人,甚至為此能夠肆無忌憚的傷害他人,只是隨著成長而受到教育與環境的規範壓制,但人心最原始的那些本質,卻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會掙脫壓制,完全的顯露出來,也就形成了「魔」。
 
    儘管有如此前提,卻也由於人心的千變萬化捉摸不定,才出現了一些「特例」。但考究其根本,仍是源自人心原始本能中的一部分。正是由於生物有求生的本能,透過「愛」維持與他人之間的聯繫才能活下去,「生」與「求愛」的本能終究也化為了「魔」。順著這條思路,我推測「人心」的本質--魔,通常會在一個人即將死亡,已經不再需要在意社會環境的規範壓制的那時顯現出來,又或者是在本質不斷被壓抑的情況下某一天突然超脫壓制,爆發出來。萬一那時順從了人心的本質的話,這些本來源於人心的無形體的「魔」也就這樣,將人轉變為了非人存在的「魔」。
 
    「魔」就是「人心」本身體現的這個假設也能解釋,為何轉變為「魔」的人能夠留下完整的名字。正因為本就是「人心」,至始至終都不應該存在任何捨棄與理解的問題。
 
    「魔由心生,魔的本質說穿了就是人心的體現」--為了證實這件事,我才有了後續的研究計畫。
 
 
四、研究方法
 
    我已經想好了證實的方法,不記載在這裡是以防引起模仿效應。同時我也希望看到這裡的人能明白,我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並不是任何人的錯,沒有人需要被追究罪責,也除了我之外沒有任何人事物需要負起責任。我不過是想要證實我的假設罷了。
 
※  ※  ※
 
    以上是最近流傳在我們這些超常事物愛好者間的一篇文章。
 
    就像是一篇論文的一部分,卻缺少了最後的研究結果與討論,以及整篇文章的結論。
 
    ……如果這真的是某人的論文的話,那個人大概不太能如期畢業吧?畢竟看起來整篇文章不但結構零零落落的,看起來似乎還寫不到一半。
 
    至少也告訴我們那個「證實方法」和「結論」是什麼嘛--正這麼想著時,再度點擊滑鼠刷新的網頁上,瞬間又多出了好幾條留言。
 
    其中一條是十幾年前的新聞,內容是一位姓東照寺的學者在自己的研究間內上吊自殺的事,根據報導所述,這名學者似乎是因為研究壓力太大才走上了輕生一途,但當時的警方,在事發現場卻沒有找到學者的遺書。
 
    ……除非在這個世界上還有第二位姓「東照寺」的學者,否則看了上面的「論文」之後,就不會再有人認為那位學者的自殺原因會是單純的「研究壓力」了。也因為這條留言,下方的網友們都紛紛開始討論起了:
 
    --那位學者在生命的最後,是否真的證實了「魔的本質是人心」呢?
 
    還有--那位學者在最後一刻,是否真的見到了所謂的「魔」呢?
 
※  ※  ※
 
    所有人各執一詞,討論持續了好幾天後隨著新話題的出現而漸漸冷卻了下來,直到再也沒有人關注。
 
    但我卻一直記得某位匿名的網友曾經在留言板上留下的這段話:
 
 
LostName於09/30 11:59 pm回應了這則主題
 
    其實我在想,會不會無論最後是見到了或沒見到,都等於是證實了他的假設呢?
 
    因為你們想嘛……如果見到了的話那當然就是證明了,如果沒見到的話,換個角度想,但是也正因為「魔」是源自人心,反覆無常捉摸不定也常常不依照規則來的存在,會有那樣的結果好像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
 
 
    「魔」,果然真的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存在--我在那個時候,由衷地這麼覺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旅空(白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