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祈求明天上台報告能一切順利的祭品文。

※部份內容取自上週實驗結報,參考資料為厚達945頁的細菌學課本及554頁的微生物與生物科技課本,今天擠在摩托車置物箱中真是辛苦你們了。

※我正在學以致用。

 

 

 

生命的出口

 

 

 

直人的手中拿著實驗計錄本,雙眼直勾勾地緊盯著擺在面前木桌上、一字排開的五個培養皿。

揉了揉眼睛確定沒有看錯,再詳細確認了培養皿底寫著的小組編號以及日期,確定就是昨天進行實驗的那幾盤。

進行的實驗內容是,「使用紫外光改變微生物生理特性,並篩選具有抗生素耐性的菌株」。

 

──只是,最後實驗做出來的,卻是有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結果。

 

這次實驗使用的菌株是E. coli DH5a(大腸桿菌),相較於其他可能造成人體腸胃出血等傷害的Escherichia coli菌株,算是殺傷力較小的菌株,就算誤食了也只會落得腹瀉的下場。

直人還記得,昨天的確是依照實驗要求,將E. coli DH5a的原液拿去照了好幾分鐘的紫外光,再將照過紫外光的菌液均勻塗抹到添加了抗生素──Ampicillin(安比西林)的培養皿上,最後也確實用報紙將五個培養皿包裹到密不透光的地步後,才放入恆溫箱培養……

實驗過程看似沒有任何失誤,更沒有任何汙染才是……

依照師長的說法,此次實驗存活下來的菌數應該相對的較少,就算僥倖沒有被紫外光殺死,能夠變異到對於Ampicillin具有抗藥性的機率更是只有百萬分之一的機率。

因此,這次實驗,包括直人在內的所有人都預期只會看到僅有零零星星幾點菌落的培養皿,連師長都開玩笑一般的說著「要是長出菌落的話,你們的實驗結果可要列入管制了呢」──沒想到二十四小時的培養時間過後,所有人都回到實驗室打開報紙時,看見的卻是遍布整個培養皿、連數也數不出數量的菌落群集。

假使只有一組的實驗結果是這樣還能說是污染,然而,整個班級每一個組別所做出來的結果全都是這樣的。

 

「這算是實驗失敗嗎?」

身邊同樣拿著實驗記錄本的同學們七嘴八舌的開始討論起來,試圖集結所有人的智慧找出造成這種奇怪現象的合理原因。

「可能是Ampicilin失效了嗎?像是儲存不當而造成水解或氧化之類的──」

「是添加Ampicilin進入LB agar(瓊脂;用以培養細菌的一種物質)的時候溫度太高了吧,Ampicilin的耐熱極限不是只有5060°C嗎?結構被破壞了啦──」

「結構中的β-内醯胺環有可能在更久之前就被破壞了嗎?不當的高壓處理也會產生影響──」

「或是菌液的濃度太高,Ampicilin的濃度太低,所以才導致滅菌效果不顯著──」

「是嗎──」

 

──真的是那樣嗎?

直人只是愣愣地聽著同學們的討論,一言不發。

他總覺得,滿布在培養皿表面的菌落群集,從有一段距離的地方看起來就像是小時候在故事書上看到的那些妖怪一般,活靈活現、齜牙裂嘴的,彷彿在下一個瞬間就要從培養皿上張牙舞爪而出……

──應該不會吧。

想到了這裡,直人連忙擺擺頭,暫時拋開了腦海中怪異的想法。培養皿上的不是妖怪、也不會張牙舞爪的跑出來,只不過是一大群實驗失誤的細菌而已。就只是這樣而已。

 

最後,這次實驗被所有人以「Ampicilin失效」為原因作結。那些培養皿則在那之後沒多久,全部進了滅菌釜。

   

如果能夠早一點察覺到的話……

生命會為自己找到出口,無論是處於多艱困的環境之中。

就連大小不及人類萬分之一的細菌也不例外,努力的想從各種環境、各種因素中活下來,努力的想將族群延續下去,用盡各種方法……

如果能夠在那個時候發現,那次實驗的異變其實是細菌在由古至今長期的演化過程中,為了對抗任何阻礙族群延續的因素──抗生素、抑菌劑、酒精、殺菌劑、紫外線──而一代一代淘汰變異出的「萬能基因」甦醒的前兆的話……

如果能夠在這種基因尚未表現出來時,及時把所有質體上帶有這種基因的細菌全數滅除的話……

如果早知道最後會演變成這樣的話……

 

沒有人知道是什麼原因使得這種「萬能基因」從隱藏在細菌質體上的一個小小的片段,轉而誘發為表現型的因子。

「萬能基因」經由細菌間的接合作用(Conjugation),擴散到了全世界所有的細菌中,原生質橋做出了推翻所有理論的遺傳物質移轉。然後,無論是抗生素、抑菌劑、酒精……原先人類用以對抗讓免疫系統束手無策的嚴重細菌感染的這些東西,突然全都變得不管用了……

大家都想要活下去,於是生命的出口出現了。

   

如果能夠早一點知道這些事的話……

到了現在才做出那些設想,也已經太遲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旅空(白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