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求台灣本土疫情盡快平息及死亡數下降的祭品,拜託了,拜託了,拜託了。
 
 
 
 
    一開始發現黑澤晶登山未歸一事的,是他那無論打了多少次電話都打不通的媽媽。
 
    「會不會是和同事一起去了哪裡玩,又忘了帶上手機呢?」
 
    或許終究是血濃於水吧?當自己的媽媽還只是因為這突如其來的失聯而感到些許不安,內心臆測著、試圖用樂觀一點的說法安慰自己時,他的那位「爸爸」卻是最先意識到了……最壞的結果可能已經發生了的人。
 
    而他自己呢——儘管比起父母親,和那個「哥哥」還另外多了一層師生關係,但因為那位哥哥選擇登上四迷山的時間是在暑假中,他又因為自己本身的個性,其實和那位哥哥平時也說不上會有多少交流,這也讓他成為了整個「家」中最後一名得知哥哥在山上失蹤了的人。
 
    從一開始在電話裡聽媽媽提起了「小耀,小晶他在山上失蹤了」到了一個月後哭著說出的那句「小耀,小晶他……回不來了」,明明是「家人」內心卻沒多少感到哀慟,第一時間就像是在聽著其他人的事似的。
 
    是因為……明明是「家人」卻說不太上多親嗎?在哥哥生死未卜的這一個月之中,他反而是能最冷靜地安撫父母親情緒的人。
 
    他也一直以為那是因為自己和那位足足大了快十歲的「哥哥」平時除了「師生」的身份之外,很少以「家人」的身份互動的緣故,才會連最後發現遺體時都顯得如此的平靜,內心什麼明顯的情緒浮動都沒有。
 
※  ※  ※
 
    「在約略三十天之前,被家人通報登山未歸的學者,黑澤晶,其遺體已於昨日在四迷山中被尋獲。」
 
    在這三十天中以家屬的身份每天都追蹤著搜救進度的他,知道新聞上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事實上是經過多少人的努力、要耗費多少的時間心力才會有的結果。
 
    也正是因此,到了遺體被從那裡運回來時,他才稍稍埋怨起來:哥哥啊,你這傢伙知道自己為其他人添了多大的麻煩嗎?
 
    「仰倒在林中空地中央的遺體,經過法醫勘驗之後,已確認死因為突發的心肌梗塞。」
 
    如果真的是因為那種突然的猝死症狀而離世的話,只能說是人生無常,沒辦法去埋怨任何人,不過——
 
    「奇怪的是,遺體的面容可以說是安詳甚至還帶著微笑,就像是在臨死前了卻了什麼擱置已久的心事似的。」
 
    「此外,遺體的手中拿著一本因為被雨水浸透而捲曲起的破舊筆記本,除了筆記本的第一頁奇跡似的完整保存了下來之外,大半本的內容都因為墨水暈開而無法識讀。」
 
    他以家屬的身份前往認領「哥哥」的遺物時也親眼看見了被當成證物保存起的那本筆記本。並不是先前見過的集滿了四迷山的資料和剪報的那本。他猜想那大概是哥哥為了「實地訪查」、為了訪問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正存在那座山中的「山神」才特地準備的。
 
    即使只有第一頁上的內容被完整的保留了下來,也正因為「哥哥」在那裡寫下了完整的「研究動機」,他才第一次知道了……對方為什麼會那麼執著於四迷山、為什麼會那麼執著於四迷山的山神的緣由。
 
    「小晶原來曾經一個人在山裡迷路過啊……能夠活下來,還真的是神明保佑啊。」
 
    「是啊,我大概真的是被…… 『山神』救了。」
 
    當時的那句乍聽之下像是玩笑話的回應,述說的卻是只有「哥哥」一個人知道、或說是長期以來只有他一個人相信著的真實。
 
    ……小時候曾經的一次邂逅,卻被當年的那個孩子深深的記住了,並且直到長大成人之後都一直放在心裡,甚至還影響了那個孩子之後的志願和研究方向。如果換了背景和人物的話,聽起來就像是什麼勵志的偉人成長過程似的,但當場景轉移到了「四迷山」,主角換成了「自家哥哥」之後,通往的結局卻不是什麼功成名就,而是一個人在山中孤獨的死亡。
 
    在過去一個月內因為不安煩惱而什麼都沒辦法好好做的父母親,在遺體被發現之後卻堅定的表示一定要和他一起來認領遺體與遺物。或許直到翻下遺體臉上的白布之前,都還抱持著「可能是哪裡弄錯了」「死的可能不是自己的兒子」的期待吧?只是,那點期待終究還是被無情的打碎了。
 
    那本只有第一頁的內容被保留了下來的筆記本,他的父母親自然也看見了裡面的內容。
 
    在那之後他曾經無數次的後悔過:應該要阻止爸爸媽媽翻閱那本筆記本才對,就說裡面寫的只是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就好,或是偷偷藏起來也好。只要父母親沒看見那本筆記本的話,就不會——
 
    就不會露出那麼後悔的表情了。
 
※  ※  ※
 
    ……人類好像總是喜歡把和自己無關的過錯攬在自己身上,特別是當出事的是自己的「親人」,又無法控制事態發展,甚至必須面臨最壞的結果時。就連是在他的那位「哥哥」還特地在筆記本上寫下了「是我自己造就了這樣的結局」這句話,並且將其當成遺言的前提之下,都是如此。
 
    他的那位「爸爸」從那之後一直很自責……自己為什麼要在兒子小的時候,以改善對方的虛弱體質為由,硬是要帶著兒子去登山呢?要是自己沒有帶著兒子去登山的話,兒子就不會在山上迷路,也不會遇上「那種存在」,日後還變得對那種存在如此的著迷。
 
    而自己的媽媽呢?則是一直自責著,為什麼自己在這個「大兒子」最後一次回到家中時,沒有再多問問「大兒子」未來的出遊計畫呢?哪怕只有一次也好,只要知道了兒子的出遊地點是四迷山,甚至還有著那樣的「出遊目的」的話,如果自己在那時能拼命的勸了「不要去、不要去」的話……「大兒子」現在是不是還活蹦亂跳的活著呢?
 
    就是因為想改變父母親的那種狀態,在那之後他還曾經帶著筆記本遺留下的第一頁內容找上了傳聞中能夠讀出死者留下的文字中的真心話的「遺書翻譯師」,想著哪怕是「謊言」也好,只要能從對方口中聽到了「哥哥」到四迷山去的原因,其實和筆記本上所寫的研究動機有所不同的話……
 
    哪怕是因為什麼感情因素而特地到那裡去爬山散散心的,或是想準備暑假後上課的教材也好,只要能聽見了那一類的內容,再轉述給父母親聽的話,他們兩個能不能好過一點呢?
 
    但卻很可惜的,遺書翻譯師表示,筆記本第一頁上的內容已經是書寫者毫無保留的「真心話」了。
 
※  ※  ※
 
    他是等到開學後才發現「哥哥」的研究室中似乎有某些東西不見了的。
 
    像是那台「哥哥」在進行訪談錄音時常用的錄音機……那是當然,畢竟對方到那座山裡就是為了「實地訪查」並且對山神進行「訪談」,會帶上錄音機也是很正常的事。至於為什麼沒有出現在領回的遺物之中……大概是「哥哥」在攀登四迷山時,不小心被遺落在山裡的哪個角落了吧?又或是其實被某個人撿走了?
 
    錄音機的事尚且還能解釋,然而,另外兩件東西,就讓他更加百思不解了:
 
    是原先壓在「哥哥」的辦公桌桌墊下的,他們一家人的全家福照片。也是僅有的一張,因為是在那場結婚典禮時拍攝的,照片上的父母親還穿著婚禮上的那襲禮服,笑得極為開心。和自己的不自在相較之下,那時面對鏡頭的「哥哥」表現得更加自然也更加放鬆,現在想想,那大概不只是單純的放鬆,其中或許還涵括了像是愉快、滿足、執著、瘋狂之類的……就像他在那天一瞥間看見的那種複雜情緒。
 
    「這麼一來……我也能放心了。」
 
    也不知道「哥哥」是不是從那一天就開始規劃著這趟有去無回的四迷山之行呢?還有——
 
    最後一件消失了的東西,是最讓他想不通的。
 
    自己的「哥哥」要到四迷山去實地訪查、去訪問山神,那麼……又為什麼要帶上那輛自己送給他的玩具車呢?
 
    那張全家福和那輛玩具車也同樣的並未出現在領回的遺物中,又會是消失到哪裡去了呢?總不會是「哥哥」在山上時一時興起拿出來把玩,結果玩著玩著不小心掉到山崖底下去了吧?更何況又為什麼要特地帶著那種東西到山上把玩呢?
 
    越是思索就越是冒出更多問題。
 
※  ※  ※
 
    ——「哥哥」的死因真的只是突發的心肌梗塞,只是在尋找所謂的「山神」的過程中運氣不好的猝死了嗎?
 
    ——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那麼「哥哥」的遺容又為什麼會露出那樣的表情?未達目的就去世了的話,表情不是應該更加的苦悶更加的不甘心嗎?
 
    ——如果「哥哥」真的是在死前見到了小時候曾經救過他一命的「山神」的話,會露出那種達成心願的表情也說得過去,可是這次的問題又變成了……曾經救過「哥哥」一命的山神,這一次又為什麼不救了?
 
    ——救過「哥哥」的山神就是網友們口中的「人狩者」這點,也讓人很在意。
 
    ——那座山……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啊?
 
    種種的疑問匯集在了一起,最後就彷彿殊途同歸似的,被導向了筆記本第一頁上曾經提出過的,相似的問題:
 
    「在這眾多的與四迷山相關的傳聞背後,是不是還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無論是為了得知「真相」後或許能讓父母稍微釋懷一點,又或是只是為了解決自己內心的疑惑,他終於決定了——
 
    「無論如何我都要到四迷山去一趟,然後,必須遇見那些被稱為『山神』的存在,並且親口問問他們才行。」
 
    「我必須得到答案才行,所以,在我遇見那些被稱為『山神』的存在之前——」
 
    「我是不會走出那座山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旅空(白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