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求台灣本土疫情盡快平息及死亡數下降的祭品,拜託了,拜託了,拜託了,拜託了。
 
 
 
 
    畢竟哥哥是聽完了那些事也全都記下了之後,在下山途中才因為急性心肌梗塞而去世的。
 
    儘管已經從山神們口中得知那只是個意外……是就算事先做了任何能夠讓自己活著回去的準備,最後卻免不了還是遇上了的意外,但畢竟一直以來的認知都是「哥哥的死亡一定和那座四迷山有著某種關係」,一時之間也改不太過來那樣的戒備心,因此在神社裡聽著阿樹提起那些事的我——
 
    也就只是純粹的聽著,頂多有時候會在聽著「阿樹老師」的這堂「四迷山歷史課」要是遇上了在意的點的話,會和以前在課堂上一樣提出問題而已。
 
    以下的紀錄我完全是在下山之後憑著回想一點一點重現的。雖然沒辦法保證沒漏掉什麼內容,但重要的點大概都紀錄在裡面了。
 
    我知道這些內容如果被放出去的話,可能會破壞山神們的計畫,所以記下這些也是僅供我自己回憶而已。
 
    我已經準備了一個帶密碼鎖的鐵盒,等到我把這些紀錄都整理完之後,我就會把這本筆記本和作為哥哥遺物的那本一起好好的鎖在裡面。鎖的密碼也從頭到尾只有我一個人會知道……並且我也會試著在未來的某天把那組密碼忘掉。
 
    直到那天為止,才是真正萬無一失的消除了……會影響山神們的那個計畫的所有變數。
 
——————————————————————
 
《四迷山的黑暗》
 
    如果山神們的記憶沒錯的話,那麼大規模的「活人獻祭」發生時,春夏秋冬四大城似乎依舊存在並興盛。
 
    明明在極為遙遠的過去還未曾發生過這樣的事,頂多只是有人迷失在山中回不來而已,怎麼會變到那麼惡性的地步?當我這麼問了阿樹時,祂一開始還毫不猶豫的對我說了:「是因為有人想到了……利用『山神信仰』的規則來讓自己得到幸福。」
 
    但隨後無聲無息從鈴鳴樹後走出的鐔先生,緩緩移到了我身邊後,卻接續這個話題,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是因為阿貉不再是『山惡』了。」
 
※  ※  ※
 
    阿樹愣了片刻,然後吐了吐舌頭。
 
    「這麼說也對,不過……啊,要從那麼久之前開始說起嗎?也不知道能不能在小鈴回來之前說完。」
 
    「有必要的話我會去攔著她。」
 
    聽起來就像是什麼暗號似的一搭一唱,但後續理解了所謂「四迷山的黑暗面」之後再仔細去思索那每一句話的涵義,我才忽然理解到「阿樹為什麼要以去拿東西為由先支開小鈴」。
 
    看來接下來要告訴我的事……小鈴知道的大概也不比現在的我多吧?也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讓她能夠至少有個無憂無慮的童年,才暫時不在她面前提到那些沉重的事。
 
    明明知道總有一天小鈴隨著長大一定會碰觸到這座山的黑暗面,在此同時也會如同《迷途之山》結局中的成為這座山的山神,並且擁有繼承自前山神葉蔭的強大力量,還是想試著讓那樣的笑容能夠留存得久一點。
 
    畢竟如果知道了的話,就免不了會和現在在場的鐔先生、阿樹一樣,知道自己對這座山來說……無論背後牽扯到了什麼樣的前因後果,終究還是被視為為了讓某人得到幸福,而被人類捨棄掉的存在。
 
    阿樹口中的那個「大規模的活人獻祭」,也不過就是這件事的極端化而已。
 
※  ※  ※
 
    再接續之前的話題——得到了鐔先生的保證之後,阿樹就真的毫無顧忌地開始說了起來。
 
    或許是還不太習慣向人講述這麼長的故事,最一開始因為緊張,語速實在是有點快,還好我因為看過了哥哥那本記滿四迷山傳聞的筆記,所以能夠很快追上祂講述的內容——
 
    其實仔細一聽,大多數的內容都和那本筆記中的如出一轍。像是「兩位女山神」的敘述,甚至還和哥哥從那本《四迷山傳說拾遺》中節錄出來的那段一模一樣:
 
    「轉禍為福」的南天竹的神明「葉蔭」,以及「隨心所欲壞透了」的貉子們的神明「阿貉」。
 
    在山中各司其職,維持著山中生命流轉的微妙平衡的兩位女山神。
 
    「山恩」的葉蔭在當時時常幫助住在山中或是近山而居的人們,還協助人們解決了某把「妖刀」引起的騷動,並將那把刀封印在了自己的神社中;至於當時「山惡」的阿貉到底做了什麼事,我在那座山谷中已經聽過祂的自白了。
 
    只是那時的阿貉在揭曉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之後,敘述就被我打斷了,也正是因此我才沒能聽見祂講述自己之所以「隱居」的原因……現在想起來這件事還是讓我有點懊惱。但透過《四迷山傳說拾遺》的內容,還是大致可以猜得出一點。
 
    那畢竟是人類所見所記的故事,和實際上發生了什麼可能有著落差,只是如果不是親自與四迷山山神對話過,從祂們那裡直接得到了「第一手資料」的人,也是沒辦法察覺那些失真之處在哪裡的。
 
    《四迷山傳說拾遺》提到過「山惡的女神有了愛人」,但卻沒有提到當人們在山裡看見貉子浩浩蕩蕩的出巡隊伍時,隊伍中「女山神的愛人」可能根本就不是同一個人。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那本作為名樂師晚年回憶錄的《荷城見聞錄》中,那些描述阿貉的段落,也可能或多或少有著偏差。大概是因為是妖怪吧?阿貉直到最後還是沒能告訴那位樂師自己曾經擾亂過那麼多人的生命的事,而「和自己愛人相近的血脈仍舊活在這個世上」也可能是謊言,但以結果來看,還是有一件事是真的——
 
    那就是阿貉最後真的因為那位樂師而變得再也無法傷害人,也不允許自己的貉子們去主動傷害人。也正是因為「無法傷人」,之後才無法再繼續擔任「山惡」……才在那名樂師也因為年紀大了離世前往黃泉鄉了之後,選澤了「隱居」的道路。
 
    也是從這裡開始……阿樹口中講述著的「過去」,就和哥哥整理的那些資料中的不太一樣了。
 
    在《生田和歌集》裡,因為當時的人們寫下了「掌管著生與死的南天竹」這樣的句子,所以哥哥一開始才會推測是:在缺乏真正的「山惡」的狀況下,為了維持山裡的平衡,是由葉蔭自己苦撐著的。
 
    然而在面前兩位山神的口中,事實是失去了阿貉這位「山惡」之後——這座山的意識卻在不久後就自行造出了其他的「山惡」。
 
    說起來也不知道是純粹的巧合,還是這座山早就有所準備了,當時擔任山神神社的神主的人,是位名叫「惡見」……長得高高瘦瘦的,腦海中總是裝著各種稀奇古怪想法的男子。繼承了家業的山神神社之後,也的確有段期間用那些古怪的想法取悅了往往都待在神社中的葉蔭。
 
    阿樹說著,祂記憶中的葉蔭,談起那段回憶時,臉上還是不自覺的會浮現出愉快幸福的笑容。
 
    只是也不知道是從哪一天開始,惡見的腦海中忽然冒出了「如果『山恩』和『山惡』的存在是為了維繫山中的生命流轉,那麼能不能操縱這個規則達到我想要的結果呢」這樣的想法。
 
    如果只是想想就算了,惡見不久之後卻真的……嘗試著將那樣的想法付諸實行了。
 
    有了第一次,又被人知道了之後,就一定又會有第二、第三物。
 
    又因為人類是為了成就自己的幸福,能不惜犧牲他人的存在。
 
    原先只是在某人腦海中出現的一個有點古怪的想法,最後卻造就了——在那個我還一度以為是社務所,在那個時代卻形同「刑房」和「祭台」的綜合體的木造建築中——
 
    前前後後有幾百人被自己的親人為了換取「山恩」的祝福,而以「山惡」的犧牲品被奉上,被殺害的慘劇。
 
    在那幾百人中,還大多數都是什麼都不懂的孩童,還有幾乎失去了行動能力,被家人認為生命最後的價值僅只於此的老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旅空(白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