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求台灣平安的祭品,拜託了。
 
 
 
 
河童蟬
 
 
    ……你知道有種叫做「竹蟬」的玩具嗎?
 
    現在在這一帶比較少看到了,不過在我還小的時候可以說是每個孩子幾乎都有一個。
 
    畢竟竹蟬的製作方法簡單,材料又只是隨便就能取得的竹子、細線和松香之類的,算是很便宜的玩具,就算弄壞了也不會心疼,所以大人們常常會做給孩子們玩。
 
    至於「竹蟬」要怎麼玩呢?我這裡剛好有一個……你看,就像這樣,只要繞起圓圈就會發出類似蟬鳴聲的聲音吧?再搭配上那樣的外表,也難怪會被叫做「竹蟬」了。
 
    不過——就算有著相似的聲音,還有很像蟬的外表,果然還是和真正的「蟬」截然不同。
 
    真正的蟬可是……雖然必須在土下待上七年才能破殼而出,但是之後卻能享有自由自在活動、求偶與高歌的七天,接著才在喧囂中死去,才不像是竹蟬——
 
    儘管竹製的「身體」可以存活得更久一點,卻只能隨著牽著自己的細線擺布,無法隨時隨地自由的高歌,也無法自由的活動;儘管身為深受孩子們喜愛的玩具,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遺棄在某個角落。
 
    因為是那麼簡單、那麼便宜的玩具,就算弄丟了,孩子們通常也只會請求大人「再幫自己做一個」,很少人會有「想把遺失的竹蟬找回來」的念頭。
 
    遺失的竹蟬就這麼躺在那個角落,想發出聲音卻沒辦法的,靜靜等待著很久很久以後,自己的「身體」腐朽,回歸泥土的那一天。
 
    ……這麼聽起來,你不覺得「竹蟬」這種玩具,和我們這一帶傳說中的「河童」其實很像嗎?這位民俗學家先生。
 
    你也是想知道這件事……想知道我們這裡為什麼要將竹蟬稱為「河童蟬」,才會來到我們這裡吧?不然除了這個之外,我們這一帶實在沒什麼有趣的東西了。
 
※  ※  ※
 
    別急別急,先讓我看看……欸,你在來這裡之前其實已經查過很多東西了啊。
 
    除了康川地區的「無名河童」傳說,還有歌川地區因應著「想要河川為自己實現什麼願望,就必定要付出等量代價」衍生出的那些怪談,然後是那個因為傳承的時間太過久遠,已經快被人忘掉的「河童忌」故事——
 
    照這個先後順序看起來,你應該是沿著這條河一路逆流而上,查著和「河童」「河川」有關的傳說最後終於查到了這裡吧?都已經聽說了這麼多事,我想你心裡……也隱約已經有答案了吧?
 
    ——這附近地區的「河童」在傳聞中為什麼都執意要成為人?明明身為妖怪少了很多人類會擁有的煩惱,應該很簡單就能得到幸福了,又為什麼會那麼想成為人?
 
    的確就像你這本筆記裡提到的,是那個細節已經變得不清不楚的「河童忌」故事造成了人們那樣的誤解啊。就因為那位武士在葬禮上對棺材多說了那麼一句「一定要記得,下一世要成為人啊」,從此以後在這附近地區的傳聞中出沒的所有河童,才全都變成了「執意想成為人」的樣子。
 
    不過民俗學家先生,你知道嗎?其實我過去曾經在這一帶的某間古物店中見過一幅很古怪的繪卷。明明描繪的是「河童忌」的故事,前半部的情節也不盡相同,唯獨在最後武士說的那句話上有了分岐。
 
    那間古物店目前已經因為經營不善收掉了,我當時見到的繪卷也不知去向,所以我也不知道該拿什麼來證明自己的說法,但我絕對在那幅繪卷的最後看見了這樣的話語:
 
    「如果有下一世的話,一定要記得不要再去接觸人類,一定要記得離人類遠遠的啊。」
 
    繪卷中,佇立於河童棺材前的那位武士,臉上帶著與語句中如出一轍的對人的失望,還有對河童的懺悔。明明只是簡單的幾筆畫下的人物,只是稍微瞥一眼,那股沉重的悔恨就會直接衝擊觀畫者的情緒,讓人有一瞬間會和畫中的武士一起想著「或許河童本來就不該和人接觸啊」。
 
    就是因為和人有了接觸,本來在河裡生活得開開心心又幸福的河童們,才會在各則傳聞中接二連三的迎來悲哀的結局啊……是啊,就連「河童蟬」名稱由來中的「河童」也是如此。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是怎麼說的,但是我們這一帶在很久以前,的確存在著名為「河童」的妖怪。
 
    那個真正存在過的河童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正是:「我……討厭人類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旅空(白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