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求台灣平安的祭品,拜託了。
 
 
 
 
吹牛青蛙
 
 
  ……不是有個詞叫做什麼「井底之蛙」嗎?
 
    你也知道嗎?那個詞……我記得在其他地方好像是用來形容那些見識短淺的人的樣子。似乎因為那些人就有如生活在井中並且終其一生沒有離開過的青蛙,以為從井口看見的天空就是整個世界的樣子,就算有人向祂介紹了井外的世界,也總是一副半信半疑的態度。
 
    可是外面的世界,絕對要比井底還要繽紛有趣許多。
 
    所以那些本來生活在井裡的青蛙,一旦有機會見識到外面廣闊的世界,親自體驗那些更有吸引力的事物之後,就永遠都不會想再回到形同「故鄉」的井裡了……青蛙都是如此了,套用到「人」身上,不是更理所當然嗎?所以這就是你看到的,現在在我們這個地區,像我這個年紀的人剩沒多少的原因。
 
    照這個情況算起來,應該再過幾年就會直接廢村吧?所以這麼看來,前面的隧道之所以崩塌說不定是冥冥中有什麼存在要讓你特意繞過來這裡,畢竟……你不也說了嗎?如果不是這次機會的話,你在原定計畫中應該要好幾年之後才會過來,到時候這座村子可能早就不在了。
 
    ……真是抱歉啊,突然聊起了那麼沉重的話題,明明這些和只是路過的你也沒什麼關係。那麼,請暫時忘掉那些吧,讓我們再來談談「井底之蛙」的故事--
 
    不知道你聽完了這個故事,是不是也曾經和我好奇過一樣的事?
 
    那就是,明明可能永遠都不會再回去,與此同時祂們卻有著那樣的名字--
 
    「蛙」不是寫作「かえる」嗎?和「回去」(帰る)寫起來是一樣的,對吧?
 
    你不覺得,以永遠都做不到的事作為名字,真的是一件很諷刺,仔細想想又有點讓人難過的事嗎?
 
    既然早就知道「不可能」,但卻是懷著什麼樣的想法,帶著什麼樣的心情,為自己選擇了那樣的名字--
 
    那說不定是一種「許願」吧?
 
※  ※  ※
 
    說起來「青蛙」在傳聞故事中似乎往往都代表著傲慢自大的角色呢。
 
    不只是在剛剛說的「井底之蛙」的故事中,我記得不是還有一個……叫什麼「吹牛青蛙」的故事。
 
    那也是一個既諷刺、仔細想想又讓人感到難過的故事呢--說是有隻青蛙為了證實自己的肚皮能夠脹得和一頭牛一樣大,結果不小心把自己的肚皮脹破了。
 
    小時候第一次聽見這個故事時或許還會覺得好笑,可能還會嘲笑起那隻脹破肚皮的青蛙,可是--現在的我好像笑不出來了。
 
    為什麼?嗯……也對,你不是我們這個地方的人嘛,所以也不知道「吹牛青蛙」在我們這裡其實還有另一個版本的傳聞。
 
    細節什麼的,你去詢問村子裡的老人會比較好,因為我上一次聽到這個版本的故事也是在我很小的時候了,之後又到其他地區生活了一段時間,印象裡的情節就這麼和其他地方的說法混淆在一起了。
 
    可是要說「概要」的話……或許這麼解釋的話你會比較清楚吧?把「吹牛青蛙」和剛才的「井底之蛙」兩則故事連在一起看的話--
 
    如果那隻「愛吹牛的青蛙」,其實是試著想用這種方式來從「某種存在」的手下保護其他因為住在井底,就算有生命危險卻沒辦法逃到任何地方的「青蛙」--
 
    可是那隻「愛吹牛的青蛙」明明已經那麼努力了,明明已經有了無論如何都會咬著牙硬撐下去、想保護所有人的決心……最終卻還是失敗了,以肚破腸流的方式悲慘的死去了。
 
    我這麼解釋的話,你應該也稍微能想像出那則傳聞的雛形了吧?
 
※ ※  ※
 
    ……跟你說喔,我曾經還差點因為這則傳聞,在課堂上哭出來呢。
 
    沒辦法嘛,因為那個結局我實在是記得太清楚了,然後,那節課又是會讓「青蛙」肚破腸流的解剖實驗。
 
    明明老師為了減輕我們的心理負擔,還特地告訴我們「這些青蛙是食用青蛙,所以就算沒有死在我們手裡也活不過幾天」,可是,在青蛙被乙醚迷昏,我們拿起器材劃下第一刀時--
 
    我不清楚到底是乙醚的量不夠,還是只是某種生物體的條件反射,我注意到青蛙的嘴巴一開一閤的。
 
    接著大概是眼前的情景,和記憶中那則傳聞結局的畫面重合了吧?我突然覺得很難過、很難過。
 
    滿腦子都是「明明已經這麼努力了……」的想法。就算那是十幾年前的事了,果然,現在回想起來--
 
    還是既諷刺,又感傷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旅空(白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