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求台灣平安的祭品,拜託了。

 

 

 

 

花篝、山眠

 

 

1.

 

    賞櫻賞到興頭上的人們,為了延續白日時的興致,於是燃起了花篝。

 

    然而準備的木柴實在太少了,又不忍心攀折櫻枝作為燃料。眼看熊熊燃燒的篝火不久後就要熄滅,人群中的某人忍不住喃喃自語了一句:「無論是以什麼方法都好,請讓篝火繼續燃燒下去吧……拜託了,神明大人。」

 

    也不知道冥冥之中是不是真的有「什麼」聽見了祈求。

 

    話音剛落,人群中立刻響起了一道悽慘的尖叫聲。

 

    順著聲音望去,向神明祈求的那人渾身迅速被青色的火焰覆蓋,一旁的人還來不及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那人就直接變成了一團人體篝火。

 

    意識到燒成那副模樣的那人已經沒救了。

 

    其他的賞花者只是紛紛嘆了口氣,雙手合十地向著那人化成的花篝拜了拜,就又像是完全忘了這件事似的,繼續玩賞夜櫻。

 

 

 

2.

 

    才剛入冬不久,雪花就迫不及待地降臨了這片大地。

 

    不只是遠方的屋舍和田野,就連幾個月前還是五顏六色、深深淺淺的橘紅黃遞次的山林也全都覆上了一層雪白,看起來彷彿一下子換上了死裝束似的。

 

    然而由此地經過的旅行者知道,山林並非是死去了。

 

    即使暫時換上類似死者的穿著打扮,再過幾個月後必定會褪去這層白色甦醒過來。旅行者已經見過那樣的情景數十次了——所以,若要形容這個時候的山林的話,旅行者更喜歡用「睡著了」而不是「死去了」。

 

    旅行者在「睡著了」的山裡踽踽前行,好不容易才踩著草鞋來到自己的目的地——那尊立於山道旁的,神情慈悲的地藏菩薩像前。

 

    或許是因為處在這麼偏僻的地方,也不是什麼行商的必經之路上,儘管「地藏菩薩報恩」的故事在山腳下的世間已經傳得人盡皆知,這尊地藏菩薩像直到旅行者時仍舊是幾乎被白雪淹沒的樣子。

 

    旅行者就和往年的每一次一樣,為地藏菩薩像揮去身上的白雪,並解下身上的蓑衣和斗笠為祂戴上……往年做到這裡旅行者就該趁著雪尚未下下來的空檔離開了,而回去的路上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地藏菩薩的保佑,還真的能一路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的走完。

 

    然而,今年的旅行者非但沒有要離開的意思,反而還直接在地藏菩薩像旁坐了下來,像是對待什麼老朋友似的和祂聊起天來:

 

    「地藏大人啊……我聽見孩子們私下的討論了。想著既然都是要在今年被捨棄到山裡,與其讓孩子們動手,倒不如自己選個喜歡的安息之地。」

 

    「您在這裡沒見過除了我以外的活人吧?明年的現在連我也大概不是活人了,不過——」

 

    「要是我想留在這裡陪伴您的話,您會願意嗎?」

 

    那個問題……問出口的旅行者並不奢望問出來了能從地藏菩薩像那裡得到任何回應,假設雕像裡真的寄宿著神靈的話,祂也從來不會明示自己的意見,只會默默躲在一旁守護著祂的信奉著們。

 

    旅行者也並未等到地藏菩薩的回應,只等來了又一場覆蓋山林的雪。

 

    沒有了斗笠和蓑衣,寒意以更快的速度隨著每一次呼吸侵入體內,很快旅行者就凍得沒有知覺了。

 

    視線逐漸模糊,再來就會陷入一片黑暗吧?就像是睡著了一樣的,這種沒多少痛苦的死亡其實並不可怕。只是,旅行者直到最後還是有件在意的事——

 

    雙眼完全閉上之前,他隱約看見有滴液體劃過地藏菩薩那被斗笠遮去了大半的面頰。

 

    明明在這樣的氣溫下不會有什麼融化的雪水的。

 

    那麼,那會是慈悲為懷的地藏菩薩……為了被捨棄的他流下的眼淚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旅空(白井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